一、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政府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扶持,中西部地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和技术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吸引了大批外来就业者返乡就业。这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外来技能型人才大批量“逃离”。“招工难”现象随之产生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广州地区部分企业因外来员工面临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政策服务等方面问题难以解决,致使企业“用工荒”问题极为突出,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严重影响大量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应用型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下: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用工需求以及用工结构之间的调整,使得结构性就业方面矛盾加剧,突出地表现为“求职难、招工也难”的两难局面。
外来技能型人才广州地区工作、生活,享受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远远比不上当地居民,特别是对于户籍问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等无法得到有限合理的解决,使得其生活成本增高,感受不到关怀,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这个城市里面,无奈返乡就业。
二、具体建议
政府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发力,解决“求职难、招工也难”的两难局面。一方面由省市或是行业协会牵头,加大对本地应用型院校的支持,促进企业和院校的双向交流,组织教师进入工程生产第一线,调查用人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方向上,能够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特点,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张方向,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设覆盖全区域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于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
调整户籍政策,优化入户衡量指标,增加技能型人才入户数量,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发布的《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规定,广州市入户的方法主要是三种:学历入户、高技能入户以及积分入户。而外来技能型人才的学历普遍不高以及高技能的缺乏,积分入户便成为其唯一选择。但是由于数量的限制以及衡量指标的单一且机械化,使得每年申请成功的人数不足5000人,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完善住房保证体系,增加政府公租房供给数量,优化简化申请条件和手续。根据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2018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次分配申请的新就业职工数量为1556户,,而通过摇号获得分配的人数仅为799户,一方面是供给数量的不足;另外一方面,《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对申请者的限制条件过于严苛,大大降低了其适用性。
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合理规划公办学校布局,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加大民办学校补助力度,切实保障外来技能型人才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一方面户籍政策的限制以及申请手续的繁琐,使得外来人才的适龄子女无法及时接受公立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高昂的赞助费使得其面对私立学校望而生畏。
政府各部门应当积极参与、统筹协调、合理推进,确保外来人才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证,能够享受到安心、公平、正义的工作环境,切实感受到来穗即回家的温暖。
(刘红丽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